据健康时报消息,从2019年12月30日**发布疫情相关公告算起,“新型肺炎”病例数在30天内,确诊人数超过了2003年“非典”确诊病例数(5327例)。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年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
钟南山院士明确指出:“这次冠状病毒肺炎发源地,来自武汉的那处海鲜市场,我们在现场看,相当多(卖)的并不是海鲜,而是野味!从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看,(此次冠状病毒)是来自一个野生动物,比如说竹鼠、獾这类。”
可以这样说,这是由一顿野味引发的全国大疫情。
到底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呢?
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解释: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严重程度从感冒到重症疾病不等,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并一步步摧毁细胞的呢?
BBC的纪录片《人体的奥妙(细胞暗战)》,详细讲述了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如何悄无声息通过细胞膜、如何进入细胞核、如何在细胞核内养精蓄锐制造病毒大军、如何“挥师北上”重创身体。
这个纪录片虽然长达50多分钟,但是能让你直观形象地看到咱们的身体是如何与病毒交战的,真的很值得看,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妨到网上搜索看一看。
新型肺炎早期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有的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与疑诊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触后新近出现的以下症状为主要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等;
眼科症状:如结膜炎;
其他症状: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也就是说,发热咳嗽并非新型肺炎****症状!
大家要记住,和疑诊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过的人,就算没有发烧咳嗽,也要密切观察身体出现的其他症状。
早期症状出现时,是否意味着被感染了呢?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呢?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潜伏期最长为14天,潜伏期内的患者能传染人),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治愈患者还会二次感染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说:被治愈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保护性抗体,在一段时间之内(一般而言几个月)相对安全。
可以肯定的是,被治愈的患者,不会再传染别人。
那么,新型肺炎的疫苗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呢?
央视新闻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1月2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这意味着我们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可以变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不过,制备疫苗有个过程,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一个月。拿到疫苗株后,各方面的检查、检测大约半个月,然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得需要一个半月审批的过程疫苗才能够出来。”
也就是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前期研制可能需要三个月,在疫苗研制出来之前,只能通过及时控制治疗已有病例和自我预防来对付“新型肺炎”。

新型肺炎到底怎么防?
新型肺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可以靠医生,自我预防却只能靠自己。
这些天,一个人传染一家子、一场同学会导致6人感染、夫妻确诊前自驾游途经五省市等新闻层出不穷,这都是因为有些人没有重视这次新型肺炎疫情并做好防护工作导致的。
新型肺炎应该怎么防?
首先要别信谣、别传谣,疫情面前,一切偏方都不可信,吃大蒜、涂风油精、戴多层口罩、熏白醋都没有用,只能信权威官方发布的预防指南。
这份由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南”,请务必好好看看并转发扩散出去!


本文信息来源:
本文由“中康体检网”整理于国家卫健委、人民健康网、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账号、环球网官方账号、北晚新视觉等权威官方发布的信息,仅做疫情防控信息分享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